14日上午,互聯網+醫療健康峰會順利進行,北醫三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劉湘源《互聯網醫療的實踐應用》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在座的各位,上午好!我是臨床大夫,剛才跟我旁邊的人交流,發現大家是講信息的,我不知道我講的內容對大家有沒有什么借鑒作用,因為我的幻燈片的準備是針對全國同行的,所以如果講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諒解。
為了方便大家更了解我們,請掏出你的手機掃一掃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我個人有4張名片:網絡建設、科室管理,送子“觀音”,風濕病學。
我的網絡故事:我是最早使用博客網的大夫之一,06年10月20號我就辦了自己的博客網站,我是最早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夫之一,2014年10月17日我就開通了中國風濕病公眾論壇和劉湘源風濕免疫之家,也是科室網站最早入駐丁香園的。作為網絡平臺,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剛開始弄博客網站的時候,到去年為止有300多萬個IP地址,好大夫網站我自己也有,現在訪問量有2000多萬人次,每日點擊數萬次,兩萬個患者頁面。中國風濕病公眾論壇和劉湘源風濕免疫之家,活躍用戶數達到了6.2萬多個家庭。
我作為大夫,那么忙,大家看到我的頭發都白了,是累的,那么醫生為什么辦網站?網站能夠給同行帶來什么?既然做的那么好,我是怎么做到持之以恒的?
首先,為了學科的發展和個人品牌。我最早是軍隊的,我是301醫院的。06年7月20號我轉業去了北醫三院,當初北醫三院沒有風濕科室,患者很少,當時我感覺這個怎么發展???一天就那么幾十個病人,我自己干了就夠了啊。所以,我就想到辦網站,希望全國老百姓只要碰到風濕方面的疾病,就能通過這些信息來找到我。
所以我希望,作為新建學科,或想快速發展學科,就要重視網絡。中國人看病有兩個特點:一個認廟,也就是認醫院,一般中老年人年齡大了以后不愿意搞網絡,但年輕人看病首先要查網;一個認菩薩,也就是認醫生。很多大夫一旦離開大醫院以后,以后就啥都不是了,黯然失色了。我現在在上班時間有三個執業地點(國家批準的):北醫三院、北大國際醫院、海淀醫院。我昨天看特殊門診,一個上午看了50個。作為醫生,要有醫德、要有仁心,這時候網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希望每位大夫不僅能夠重視學術界的影響力和地位,同時能夠通過網絡媒體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形成自己優秀的個人品牌。
網絡平臺能夠給同行帶來什么呢?可以看一看,我科網絡平臺給同行帶來了最新文獻進展翻譯3000篇,疑難病討論展示310例,風濕病幻燈片100套,會議聽課筆記300多篇,醫患溝通來回信141封。
風濕免疫之家,同行非常感謝去上面的內容,上去以后都能看。而且,給患者也帶來了很多福音,包括我們醫院所有的預約掛號,我這個平臺上都能實現,還有全國風濕病專家加號,還有檢查報告查詢,等等很多功能。網絡平臺最突出的特色我覺得有這么三個方面:分享、實用、前沿。
分享是一種美德,白居易曾說過: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傊?,要注重體會和分享。301醫院葉協理員:和尚分粥的故事,也就是分享的故事。希望同行分享自己的知識給大家。
內容我們要求要實用,內容要好,貼近臨床,解決實際問題,真正讓臨床大夫有所收獲。所有人員每個月交治沙2篇最新文獻摘要。
全國風濕專家加號的目的:完全公益性質和自愿,而且也有利于患者。
我們既然這么忙,我們怎么做到的?怎么持之以恒?我們制訂了宗旨、管理規范和組織結構。這是我們的方針:解答疑難、探討學術、展示風采。盡可能節省時間,同類的問題寫出小文章集中解答,采用自動回復功能。打個比方,打開論壇,輸入狼瘡,所有紅斑狼瘡的信息都會展現給你。輸入1,就可以獲得該輸入的關健詞,很簡單。
總結:我們科室是醫患網絡平臺的獲益這,當然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全國同行我們是排在第一位的。在這里只是簡單的介紹,也許對各位搞信息的有一定借鑒作用。我們正在建設網絡會診??浦行?,希望同行間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協同發展,造福全國的老百姓。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