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健康中國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4月13日—14日,由健康報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智醫療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健康峰會”,在北京正式召開。會議以“智慧醫療的進化、蝶變”為主題,與會者針對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議題展開精彩演講和討論。
14日下午,大會投融資開放論壇順利進行,此論壇由仙瞳資本總監熊昀主持,約印創投CEO鄭玉芬以 《2016年VC眼中的移動醫療》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約印創投的鄭玉芬,在移動醫療行業里干了五年的活,很辛苦,知道醫療創業者,包括醫療從業者,非常辛苦,也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夜春風,就吹來了一個移動醫療。
目前,大家經過幾年的探索,有了一些新的模式,也跑出了一些除了BAT之外的大家伙,好大夫啊、杏樹林啊,這些都是創業者,在這個過程當中去打天下拼出來的模式。沒有人告訴我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但五年之后,事實告訴我們,就是有一些模式是可以跑出來的?;ヂ摼W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我們是有機會高頻試錯的。在試錯的過程中,它是相馬的,而不是賽馬的,并不是說我這個團隊很草根就贏不了,給了大家一次重新洗牌革命性的機會,這樣對我們這些VC來講,對移動醫療關注就是責無旁貸的。
所以,08年前后我就開始關注移動醫療,當時大家做的東西還比較簡單,包括有搶醫院的、搶醫生的、搶患者的,綜合大家總體的思路,都是想搶一個入口。因為,移動醫療首先跟傳統醫療最大的區別,它可以形成平臺,它可以出現入口。
微信給了我們很好的解釋,中國一共14億人,你可以現在查一下,有多少人不用微信。14億人的就醫,我們要看一下,哪個入口,可以讓大家的就醫,變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但問題出來了,很多三甲醫院的院長們,覺得移動醫療你玩兒的那么花哨,跟我醫療有啥關系?最后醫生還不是在醫院里進行執業,患者還不得在我外面排大隊嘛,小樣的,想革我的命,沒那么容易。而且,最近出來了一些政策,也讓移動醫療的很多大家伙們,斷了大部分的財路,大家很頭疼。
所以,移動醫療的路到底在哪里?這么剛性的需求,為什么不能如馬云所說的那樣,出現醫療領域的BAT?所以,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包括我相信,我們的總理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4月10號公開的發了一篇文章,說解放醫生、分級診療不能只是研究研究,那不研究研究,要怎樣呢?所以,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因為,醫療不同于其它行業,就像當年電信行業的改革一樣,它是由很傳統的計劃經濟,現在往市場化的方向去轉。
縱觀中國的改革史,凡是有變化,就會有機會,能不能抓住那是你的事兒,有沒有機會?的確有。所以,不管哪個行業,它的大生意,不是說你這個小作坊,或者弄一個小公司,賺錢養家糊口,如果但凡你要做大生意,那對不起!你是在中國這個大平臺上,你一定要關注政府的宏觀政策。特別是醫療這個領域,那就更重要了,一紙文件,你的生意就沒了,你早上一醒來說,不可以加號了,那我這幾千萬不就沒了嗎?是啊,就沒有了。所以,如果你不擔心今天的業務模式,或者你沒有意識到今天你企業風險的話,那你明天就要頭疼了,因為你沒有把這個風險很好的予以規避。
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其實我們最怕的就是風險,所以很多時候是被人嘲笑的。所以,你看中國這些做風險投資的,你還叫什么風險投資???也不一起跟我共擔風險啊。其實,風險投資是管理風險,然后賺錢的機構。所以,我作為約印創投的CEO,加上CEO的頭銜的時候,就和在座一樣了,也是一個創業者,只不過你們創業做了一個產品或者服務,而我做的一個產品是基金,我把這些富人的錢集中在我的基金里面,然后發給大家,是另外一種創業。
所以,今天簡單的跟大家講一下我眼中的移動醫療,也希望我的演講能夠給大家哪怕是一丁點的啟示。
比如說,我希望聽完了我這半小時的演講之后,大家回去可能要梳理一下你所在的創業的點在哪里,由這個點周圍衍生出來的產業鏈是什么樣的,由這個產業鏈衍生出來的生態圈是什么樣的,你的利益相關方都有誰。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發個圖掛在辦公室里面,你要思考這個問題,你才能把這個領域想透,想透之后你就可以避免一些風險,才可能找到你的商機。
所以,先跟大家講一下移動醫療整體的情況。
我們的創業土壤,大家其實是做了很多思考的。比如說,我們VC一般看這個行業,我們會從上至下研究。比如說,我們會看一下宏觀政策支不支持,政府不讓干的事肯定不干啊,人家就一紙文件,那你這幾千萬、幾個億的投資就沒有了,所以這是我們最大的風險。
所以,通常VC進入到一個領域的時候,我們都會做非常詳細的行業分析、市場分析,就是目前這個時點,我進入這個行業,是不是好的時點,這個行業有沒有機會?比如這個細分子行業,如果小于30億,我們通常不碰的。30億的市場規模,你是沒有機會做出2-3家上市公司的,頂天一家上市公司,而且他的市場份額,拿到50%,銷售額也就是15%,空間有限、有瓶頸,這是不適合我們VC進入的。
所以,各位創業者,如果你跟投資人、VC們交流的時候,你要想一想,坐在你對面那家伙在想什么,因為錢在他的兜里要拿到你的兜里。所以,今天我告訴大家的是,要想VC在想什么,可以讓大家拿VC的錢更容易一些。
首先,移動醫療創業的土壤,大家是希望通過一種互聯網手段,讓我們的醫療行為變得更加高效,或者松散的一些生意變得更加集中。比如說,原來最容易的創業是什么?原來這個市場就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的形式是比較松散的、比較分散的,它的信息是不對稱的。
比如說,患者在哪里?醫生缺不缺患者?最頂級的醫生也缺患者。因為,我們跟主任醫生打交道,他們說我們也缺患者啊,缺什么患者?缺疑難重癥的患者。因為他已經是大咖了,你說我頭疼了、感冒了,他理都不理你。
他出門診的時候,每天80%的患者都是這種無病呻吟的,沒啥大毛病非得看專家,實際社區醫院的一個小姑娘、小伙子都能看,非得從黃牛那花幾千看專家,其實人家很不愿意給你看的。
所以,你想做誰的生意,你就要把他的想法想透了。比如你想做專家的生意,那要看看專家需要什么。專家也是人啊,他是人就有他想要的東西嘛,專家他功成名就啊,然后他也有利,一般成為專家,特別是外科手術的專家。當然,如果有媒體的話別記這句啊,如果你成為北京三甲醫院的主任、副主任,做外科的,你的年收入不超過1000萬,就不能稱之為專家。而如果你做這樣一個互聯網平臺,你幫他搶患者,搶來很多他具有挑戰性的疑難重癥患者,這就是他想要的。
所以,你要把你要服務的人群的想法想清楚。疑難重癥的患者想要的是大專家,大專家想要的也是他們,所以你要想透了,這個人最想要的是什么。比如,你跟VC談判,我來創業了,那VC是不是可以為我們的夢想而埋單?來支持我。因為,很多時候很難說是企業家成就了投資人,還是投資人成就了企業家。換句話說,如果當年大家投的是張彥宏,沒準會出現千度,就不一定是百度了。當時有百度那樣技術的,我相信當時世界上不只是他一個人。有的時候,你要用你的夢想打動VC的時候,你就要把這個痛點說明白、要解決的問題說清楚。
所以,移動醫療最核心的是能夠提升效率,同時它讓信息能夠變得對稱、能夠匹配,它就脫離了物質的存在和距離的限制。因為,現在很多醫療器械是可以做到遠程醫療的。但是無奈,醫生們都圈在圍墻里面,出不來。
而且,又明確了互聯網的處方是有問題的,國家沒批嘛,你下不了處方的嘛。這些都可能是未來的機會,但今天這個時點上是紅線,不能碰,那你看你能做什么。所以,我們在創業的時候,有什么樣的土壤?首先,互聯網很多的技術,很多的方式,都可以支持移動醫療的創業,因為互聯網已經幫我們大概摸索了有20年左右的時間了,把它的一些形式、模式,都已經弄透了,我們可以直接拿過來汲取它的營養,拿到移動醫療這邊來用,這是第一塊土壤,叫做互聯網。
第二塊土壤是硬件技術,現在硬件技術能做的很多了,比如在家里做檢測,差不多你去醫院做的血常規,這個很早就有這樣的硬件了。包括一些智能的穿戴設備、監測設備,都蠻成熟了,有些已經達到醫療級別了。所以,這個土壤其實也存在。你需要做的是什么?醫療技術,包括體外檢測的試劑,包括試紙。包括我最近看到的一些醫療技術,它可以讓你在家里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我們在硅谷看到的一些技術,然后去以色列看到的一些東西,其實他的醫療技術已經比較前沿了。
在這三大塊土壤的配合下,我們是不是有更多的創業機會?我們的創業入口是什么?我更了解患者、更了解醫生,我是做醫療器械出身的,我還是對醫療機構更為了解?最重要的不是你想干嘛,而是你最了解什么,你有什么,你的創業才會事半功倍。
所以,在創業之前,或者正在創業的各位,可以先想一想,我現在的創業所做的方向,是不是我最擅長的,創業不要機會主義者,就是突然有個這個機會,貿貿然的你就創業了。這個機會看上去很美,但當你縱深去做的時候就比較艱難了,因為你遇到瓶頸了。所以,大家有的時候講,還沒有打仗之前,勝負就已經決定了。也就是說,你還沒有創業之前,就要先想好未來三五年你要做的事情,具體的一些事情你要調整,但大的方向是無法調整的。
我07年的時候見過一個企業家,特別難過,而且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07年他干了一個什么事呢?手機游戲,那個時候大家都是摩托羅拉、諾基亞,小小的屏幕,速度慢的跟牛一樣,拿這個來創業,那肯定是先烈嘛,當不了先驅啊。而再晚三年2010年再做手游,完全不一樣了。那個團隊,無論是背景,還是那個企業家的聰明才智上,我覺得不輸在座各位。但他是第一批做手游,也成了第一批倒下的,變成了先烈。所以,希望在各位的創業當中,在你的方向選擇上,你的定位,包括要扎多深,給大家一個啟示。
我們醫療健康的動力,來自于哪?一個是,大家越來越注重醫療大數據了,但有些人的理解可能是偏頗的,覺得我做了這么多年HIS系統,你看我的數據多大啊,你那叫大數據嗎?你那叫數據大。所以,大家要正確的理解醫療大數據。也就是說,你的數據能否支持臨床,能否有意義、有價值。就像每個人都有DNA嘛,你的全基因組的測序,一共是10的9次方。什么概念?A4紙每張紙打20行,我開始把所有信息全打出來,能疊將近兩層樓那么高。
有家公司專門做基因數據的,這個存儲起來,數量級太巨大了。只要基因行業再繼續發展,無論是2B行業還是2C行業,都要存在吧?不可能每個公司都搞一個很大的數據中心的。那好,我給大家建,你們只要把數據存在我這兒,那就是印鈔票啊,躺在賺錢,就像銀行一樣。他有時候想,我是不是也看看P2P新模式啊,也想站起來賺錢,但后來發現,算了!還是躺下吧。傳統醫療機構也是一樣,躺著賺錢很容易,站起來一下,也會躺回去。
硬件設備如果你很熟悉的話,我覺得也可以作為一個創業的入口。因為,有些硬件設備是可以直接變現賺錢的。軟件是虛的,因為你沒有剛性的東西拿來換錢。但凡在移動醫療里面創業成功的企業,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真的是找到了一個很剛性的需求,然后以這個點為切入點,把它做的越來越深,由此抓到了醫生,或者抓到了患者,然后把它轉化為勞動生產力,轉化成錢。所以,這個路一定是對的,所以你在找創業入口的時候,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什么剛性,我選什么。
中國老百姓不會因為你的創業而改變自己的思維,但是大家慣性的思維是什么?要命的事我肯定掏錢,我把這輩子的積蓄拿出來都是OK的。因為,在海外,歐洲、美國,他們醫療體系不僅僅只是臨床體系,他在預防科學、臨床科學,以及康復科學領域里面,都是非常發達的,是齊頭并進的。中國醫療市場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是,我只關注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都是很弱的。就導致一個什么問題?也沒誰給老百姓做教育,最后的時候扛著,沒事兒,有啥關系呢?開始疼痛了,開始出現問題了,去醫院。
基本上,像中國高發的肝癌,因為我2013年投過一個肝癌的創新藥,中國的肝癌從疼痛到最后離開,差不多就是半年左右時間,稍微幸運的大概能活到一年,因為病情就很復雜了,首先是病毒感染的問題,因為中國很多肝癌是由肝炎導致的,然后肝炎多年導致了肝硬化,然后肝硬化導致了肝癌,一系列問題,錯綜復雜集中在一起,醫生就非常棘手,有的三個月可能這個人就沒了,特別兇險。
但是,美國或者歐洲的情況,人家肝癌是酒精肝導致的,很早就能預防。學醫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媒體主要報道的都是一些負面的東西,不去弘揚醫療好的方面,都是哪又出醫鬧了,哪又把醫生打傷了,我覺得應該弘揚一些正面的東西?,F在醫生資源的稀缺是相對的,三甲醫院里面已經人滿為患,就跟鬧市場一樣,人滿為患,但縣級醫院、社區醫院門可羅雀,但這些資源怎么盤活、匹配起來,也是一個機會。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幾個方向,給大家拋磚引玉,是我認為可能可以作為創業入口的地方。
還有一種模式,它是醫療服務的新模式,你不僅可以器械的創新、醫療器械的創新,同樣也可以做一些醫療模式的創新。
就像我剛才跟大家提到的,你要在這個領域里創業,首先要知道,在這個產業鏈上,都有哪些玩家,都有哪些方式,都有哪些利益鏈條,我要動誰的奶酪,我可以動誰的奶酪,我的能力可以讓我做到什么。比如在支付模式上,馬云很給力,砸了10幾個億,砸出了一些新模式,那我們用就好了嘛,我們是屌絲嘛,我們沒他那么有錢,他砸出來的模式是有效的,那我們就學嘛,中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拷貝嘛。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這塊你想跟他們爭,小樣的,你還沒長大的,所以不要在你現在創業初期就跟大家伙硬碰硬。以一些小機會為切入點,我可以慢慢的把自己養大,不斷壯大、整合資源,讓自己可以長起來。
健康管理這塊,我們從06、07年就看這個領域,大家說美國健康領域如火如荼啊,賺的不得了。但中國,如果大家把移動醫療領域利益相關方畫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兩個人是缺席的,一個是政府,然后他動不動給大家來個殺手锏,把大家都震住了。還有一個是誰?保險,保險現在沒有參與移動醫療啊。
美國的移動醫療為什么能起來?保險埋單啊。為什么中國的移動醫療一直在空轉?你沒找到埋單者,沒人養活你啊。美國健康管理的團隊、創業者,是由保險公司養著的,你只要能夠證明你的移動醫療APP,可以把我的患者管的好好的,讓他的糖尿病、并發癥,或者讓他的心梗、冠心病拖延5-10年發生,那保險公司賺的可不是一星半點的錢啊。所以,國際上的健康險規模都是蠻大的,都是賺錢的。中國能夠做醫療險的,應該是五個牌照,但這五家自己還虧的一塌糊涂,他還埋誰的單呢?
所以,如果保險公司埋不了單的話,那再想一想,誰能埋單?藥企、醫療器械企業、耗材企業,你能不能幫到他們?所以,有的時候心善也有個好處,你老想幫別人嘛,你幫別人的時候沒準就把自己也幫了。所以,我跟藥企的上市公司老總聊這個事情,他就覺得,可以啊,哪個平臺上好多患者,而且很精準,我可以埋單啊。所以我覺得,怎么讓移動醫療不要再空轉了,你幫了誰,社能給你埋單很重要。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2B生意也可以考慮,你只要幫助這些企業賺到更多的錢,讓他的運行效率更高,你給他帶來收益,他為什么不付錢給你呢?
也有人說,我政府關系很好,那也不錯啊,政府也可以給你埋單嘛,所以你一定要找到,我能幫的了誰,誰需要我幫他,誰愿意付錢給我?這三個問題想清楚了,那我們移動醫療就不再是空中樓閣了,就可以把根扎在地上,然后再汲取營養往上長。
這些模式,比如遠程醫療,我們可不可以用一些全新的方式去做,移動的方式去做?我不碰你的紅線嘛。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增長還是比較可觀的,最近的這幾年還是有個非常明顯的增長的,這是截止到去年的數據,差不多都是30%幾20%左右的增長,這么快速的增長其實是符合創業趨勢的,因為這個行業不增長的話對你來講機會就不大,未來幾年我認為還是這樣的趨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因為,很多行業都已經被互聯網革命了,就差醫療一個嗎?早晚的事,時間的問題,不是說會不會發生,是一定會發生的。
我看到的機會在哪里?五年前、十年前,我們創業很熱鬧,醫生說這關我啥事?我天天在三甲醫院里看我的病,暗無天日,很多外科醫生都是這樣過的,住院醫更慘,你們那么熱鬧,又投資又創業,跟我有什么關系?但是,從2014年開始,你會明顯的發現,醫生們動起來了,他們開始關注這些東西了,關注這些平臺了,醫生集團紛紛的出來了,很多醫生紛紛成為獨立執業的醫生了,這都是影響。
那你想想,他們像一個小孩子,突然之間離開媽媽了,因為沒有人給他提供醫療之外的東西了,你怎么給他提供幫助?他有什么需求?這不是你想的,你要跟他聊,了解你的需求,了解你能幫他干什么事。你幫他掙錢的過程中,就是幫你自己掙錢?,F在醫生集團很多沒有生意,比如很牛、很頂級的專家,他第一年從三甲醫院出來,人滿為患。第二年,衰減60%。他的難處和痛點在哪里?也可能是個投資機會。
在投資并購的領域當中,還是蠻活躍的,各個領域在去年的時候,都發生了一些并購的案例。也就是說,我們創業有的時候是為了IPO,有的時候我就養豬嘛,養大了之后賣了也挺好,我不一定要養兒子、養媳婦兒。比如說,我最近自己出來做基金之后,我跑美國跑的稍微多了一點,我特別想知道硅谷模式到底是個什么模式。我的總結簡單粗暴,就是養豬模式。比如說,從微軟出來的一個小伙子要創業了,他拿到的第一筆錢可能是他老板的,老板說好啊,你出去創業啊,然后你招更多優秀的人,把這個事情做的更漂亮,你更有動力嘛,你做大了之后我一億美金買了你,他們也很開心啊。所以,你要想一想,你創業的行業,能出現一家上市公司嗎?如果不能出現上市公司的時候,你能不能成為被別人并購的標的,也就是說你的規模和體量會是什么樣子的?
我們的經歷是什么呢?燒了幾億美金、幾億美金投資人的錢,一紙紅頭文件不讓加號了,所有的投資都歸零了。然后,現在還存活的業務都是一天幾千塊錢、幾萬塊錢,怎么給投資人回報???埋單者找錯了,那這個難題怎么解決?其實是個挑戰。轉型轉的好,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也就是說你找埋單者,要找對的話,其實還是有機會的。換句話說,這個痛點,國家說用不著你解決,免費可以,收費不行,斷了財路了。這么多錢燒下去,這么多資金砸到這個行業里面,現在砸出來的東西一地傷心。
之前還非常開心的說,典型成功案例,明星企業?,F在,以數字說話的時候,說不出話來了。選擇賽道,其實我剛才都已經提到了,其實是給大家的一些建議,我看到的一些賽道的機會。
現在,大家都說資本寒冬,就像08、09年,別人病了我們吃藥一樣,我覺得其實沒那么嚴重,至少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這周也漲的不錯,反正二級市場半死不活的嘛,也不要指望賺大錢,也不會大虧。這屆領導,我估計就是穩健,他正式公布的那天,我把所有文件從頭看到尾,我就很傷心的給我投的要上市的企業,打了兩個電話說,新三板掛吧,創業板肯定沒戲。所以,有的時候你要研究政策制定者,特別是大領導是什么方向。這哥們兒是個特別激進的人,還是特保守的人。他如果特保守,你不要幻想,不會有什么破格的東西出現。因為,人的特性是慣性的。
現在是搶醫生的好時候,而病人一直存在,每年的手術,截止到去年年底,5000萬臺的手術量。還有多少患者在等著???很多患者在等著。包括很多生了病的患者,為什么中國統計出來的數據報給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說你這數據有假,為什么?農村大量的統計數據是不準確的,比如之前只知道村里又有老人死了,但什么原因?不知道,有可能是腫瘤,有可能是各種病癥。慢慢,這些數據都可以統計上來了,也可以把患者分門別類的時候,那么搶患者也是個不錯的生意。
所以,我們鼎天投一點醫院連鎖、門診連鎖,做市場化的東西還是不錯的。醫改去年最激進的時候,曾經放出消息說,一個城市我可能只留一兩家三甲醫院,其它全都民營化。我不知道,這個未來會不會繼續延續,如果繼續延續的話,那我覺得改革力度還是蠻大的,這樣的話一旦市場化,大家就會有很多競爭對手,市場機制就會慢慢脫離原有公立體系了。我覺得是對的,但也很艱難,各個省都已經有所行動了,區級醫院、二級醫院,現在都在社會化、民營化、私有化。
如果你是傳統行額已經做了十幾二十幾年了,你想改不容易,最快的辦法怎么解決?找一個小伙子跟你做搭檔,85后、80后都可以。這種搭檔,你就不用去學了。你可以找合伙人一起來彌補你的短板,而不是說你再學個十年八年機會就沒有了。
所以,大家創業的時候你要知道,自己的商業模式需要有什么樣基因的人來完成。比如,你本來是互聯網創業的模式,但是你的團隊里都是老朋老友跟著你做傳統生意的,肯定不work的嘛,那你就需要找個互聯網玩兒的很牛的80后,不要瞧不起他,互聯網是80后的天下,未來是90后的天下。
有個說法很好玩,說60后投70后做服務80后,那按照這樣未來就是70后投80后做服務90后。在一些互聯網醫療創業的時候,最應該提醒大家的就是,你要順應政策、規避風險。你意識到的風險,其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風險,你沒有意識到的那才叫風險。你意識到了之后,你就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案規避它,去讓它降到最小。如果這個風險出現的話,我不會一下子歸零,或者我不會有致命的打擊。
所以,大家在管理風險的時候,政策永遠是懸在醫療創業者頭上的一把劍,你實時重視它的存在。
所以,剛才BAT的問題我也有講,你不要跟他正面沖突,你的力量還很弱小,那你就要找一些BAT目前還沒有做的很大的業務,但還有機會。但也不用怕BAT,因為他不懂醫療你懂醫療,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
創業企業,未來有沒有可能賣給BAT,我可不可能跟BAT合作,比如讓他給我導流,或者他現在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來給他彌補掉。包括保險公司,有沒有機會在健康險上做文章,因為如果你抓了大量的患者,一定是保險公司的菜,或者你抓了大量醫生上來,一定也是他們的菜。
所以,不管愿不愿意被這些患者們埋單,或者為你的健康管理埋單,至少他愿意投你這樣的共話,因為對他未來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簡單的跟各位介紹這些吧,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