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健康中國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4月13日—14日,由健康報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智醫療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健康峰會”,在北京正式召開。會議以“智慧醫療的進化與蝶變”為主題,與會者針對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議題展開精彩演講和討論。
14日下午,大會投融資開放論壇順利進行,移動醫療投融資趨勢討論環節由仙瞳資本總監熊昀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德同資本合伙人北京總經理許謙、約印創投CEO鄭玉芬、經緯創投投資董事喻志云、達晨創投醫療投資部投資總監宋龍濤、中植資本健康產業投資部投資總監牟珣。討論圍繞移動醫療投融資趨勢展開精彩討論,以下是對話文字實錄:
主持人熊昀:事實上,剛才我在展示那張風險投資機構那個圖的時候,就是想為在座的各位嘉賓做個介紹的伏筆。加上我,臺上一共有6家投資機構的代表,但事實上這是6家不同的投資風格、不同的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和投資邏輯的投資機構,這也是需要在座創業者在發展過程中對你想去見的投資機構的了解,這種過程和這種學習是一定要經歷的。以前我主持活動的時候,基本上按套路講都會邀請這些嘉賓先介紹你工作的機構是什么樣的,下面稍微改一下,介紹一下你們是美元基金還是人民幣基金,還有你們可以投資的周期多長,周期多長時間,所以介紹機構的時候把這個強化一下,然后介紹一下您本人對移動醫療投融資的看法,每人三分鐘。
?許謙:大家好!我是德同資本的合伙人許謙。談到對移動醫療的看法,我覺得可能三分鐘太短了,三小時差不多,但時間不允許,我就簡短說。因為我看移動醫療也看了三年多,整個看移動醫療從最初到2010年開始爆發,現在越來越熱,我個人認為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還會繼續有很大發展,互聯網會和醫療的各個環節有更深入的結合,未來的5-10年,包括不光是對現有環節,對未來的醫院、分級診療這些都會有很大的改變,會遠遠的超乎我們目前的想象。
我本人在這個領域,我覺得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的項目我都看的蠻多的,應該都比較熟。我自己在2014年領投了一輪掛號網,就是現在的微醫集團,他也是互聯網醫療領域第一個獨角獸項目,就是未上市但估值10億美金的。2015年我們追加投資,當時我在復興醫藥,包括高瓴、高盛直投,騰訊也追加了投資,當時估值15億美金。
這個月我回到德同資本做合伙人,德同資本有人民幣、有美金,合伙人有高盛、有沃爾瑪家族資金,人民幣基金是和多省市的人民幣基金,還有五六家上市公司合作,有投早期項目的、有并購基金,等等。
我一直是做偏重醫療醫藥的健康基金,是德同和創業板一家上市公司博騰股份合作,博騰本身也是德同資本人民幣基金投資的一個項目,當時可能投了幾千萬人民幣,上市之后應該收回來20多億人民幣,這是個賺了幾十倍的項目。然后,投資階段不限,行業也分布很廣泛,有剛才說的醫療健康的。跟創業者合作的期限,希望這個沒有限制,因為后面我們還會成立一些規模更大的基金。我相信,來的還是關注醫療健康的朋友比較多,所以希望跟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包括方方面面的朋友一起深度合作。謝謝大家!
?鄭玉芬:關于對移動醫療的看法,我剛才比各位嘉賓多了30分鐘,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如果用一句話描述的話,約印創投創建于去年的6月17號,我本人算是這個行業里的老兵吧,從07年做醫療投資,一直到現在,截止到去年年底,一共參與了29個項目。今天趕來會場之前,第30個項目正式簽約,下周三我們會在人民大會堂做正式的新聞發布,這個交易是1億的投資額,應該百度會跟投。今天上午也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項目,這塊我是非??春玫?。
因為看一下,最近五年十年時間,諾貝爾獎獲得者基本上都出在交叉學科。也就是說,在歷史上很多很聰明、很牛的人,他們已經把各個領域研究的很透了。但是,在領域和領域之間交叉的地方是有機會的。
所以,從去年的6月17號,約印創投正式成立。07年畢業之后我就進入了風投領域,一開始在德風杰,然后是清科集團,負責醫療部門,做了五年,之后去了啟明創投。去年的時候,創辦了約印創投。為什么叫約印呢?摩根史丹利曾經說:以言為約,就是我跟你說好了一件什么事,大家跟簽了合約是一樣的,跟你握握手,說這事兒干了!這就是約印創投名字的來歷。
一個企業,凡事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包括我個人也會做一些天使,五六十萬、一兩百萬的天使,我是很享受跟企業家一起創業的感覺,所以我從來不搗亂,讓我幫忙我會第一時間來幫忙,所以業內的企業家還比較喜歡我。也希望大家在創業的時候,有什么困惑、困難,可以隨時到我們的辦公室嘉里中心南樓2327坐一坐,謝謝!
?喻志云:大家下午好!我叫喻志云,我想我對移動醫療的一句話就是: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關于我本人的介紹,我是09年入這行的,為什么會做醫療的投資呢?因為,我的博士學位是學化學的,跟醫療有非常大的關系,當時是做制藥方面的研究。后來發現,覺得自己不是做學問的料,所以就往商業這邊拓展,現在倒是還能用上以前的專業知識。
至于我們基金,經緯創投,也是源于美國的一家基金,08年進入中國,到現在也是第八個年頭了。我們是美元跟人民幣基金都有的,一般的美元存續期會長一點,大概有十年時間,人民幣基金會短一點,從五年到七八年都有。
至于我們聚焦的階段,我本人聚焦醫療,我們經緯風投還是做早期投資為主,大概是大天使跟A輪是我們最喜歡的階段,當然我們也會有選擇性的如果我們覺得特別好的話也看一些B輪的項目。
宋龍濤:我是達晨創投的宋龍濤。其實我更希望叫智慧醫療和IT醫療,醫療的性質是保守,相對其它行業是封閉的,走出保守、封閉要用一些IT手段。我投資的兩個大的案例,一個是HIS廠商,另外一個是醫療大數據的。我為什么會這么呢?因為我覺得投資要講究生態圈。
對于移動醫療,我是覺得,剛才鄭總說的已經非常全面了,我有3個標準:1、它要是剛需,不是可有可無的,要符合人性。2、趨勢,至少是十年以上或者五年以上的趨勢。3、要能自己養活自己,要是可持續性的,而不是要靠融資或者燒錢才能支撐。
達晨創投是個比較大的綜合性基金,已經存續了16年了,總的規模是170億,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去年有14家被投企業IPO。醫療是達晨兩年前真正重視的,我主要是負責北京的醫療項目,如果有創業者找投資可以多交流。
牟珣:大家好!我叫牟珣。
我本身是學醫的,畢業之后做醫藥方面的咨詢工作,做藥企和海外投資。再后來就是做投資,一開始都是投藥企、醫療器械,對藥和醫療器械都滾瓜爛熟了。慢病疾病在疾病圖里占了人類疾病的80%醫療衛生總支出的花費,但目前大家得了病還是習慣去三甲醫院,但三甲醫院這個帳戶體系其實根本就不適合慢病,而更適合危急病癥。
當然,2014年大家都知道移動醫療這個概念已經非?;馃崃?,這個期間也確實出現了非常多的好企業,但2014年一整年沒有投,2015年投了兩個相關項目。其中一個是慢性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項目。但投的時候市面上已經非常非常多這類企業了,老實說我得約了這個領域50家同類企業CEO,最后選定了一家。
我看這件事的邏輯在于什么呢?很多做移動醫療的創始人,他其實固有的概念會從醫院搶些資源,放在平臺上,實現在這個平臺上付費,這其實是做存量的邏輯,并不是非常好的邏輯。其實,我們做醫療,最最重要的,就像之前鄭總分享到的,醫療資源現在不夠了,以后學醫的越來越少,學了醫也很容易放棄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移動醫療在醫療照護體系里就非常有用。每天、每人隨身都會相伴智能手機,而它可以幫助我們收集病人的各種信息,然后經過系統模型計算,同時我們把藥廠、保險都納入到這個體系中,從而優化這個項目。
綜上,我是非常支持移動醫療的。
談到我們基金中植資本,外界對我們傳的還挺邪乎的,其實我們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事的基金,可能大家聽說,我們有自己的錢、有自己的基金,下面控制了很多上市公司。我倒覺得,基金的存續周期在投資里并不是特別主要的問題,關鍵是項目有很好的盈利前景和很好的盈利性。
?主持人:謝謝五位嘉賓。
其實,臺上幾位嘉賓有一些很多年前就認識我。我是06年接觸到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的,我本身是學財經的,很偶然的情況下進入到一個創業公司,做了一個當時很創新的事,就是想把投融資引入衛生健康領域。我們當時就用了清科模式做了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那幾年的經歷事實上在伴隨著進入到國內一些美元基金,開始初步了解中國的醫藥醫療健康市場。
我2013年加入了一個行業協會組織中國醫療器械協會,有了那段經歷我做了產品經理的活,我的產品有些醫療器械從業者是知道的,我任產品經理的時候做的是醫療器械網,我離開的時候用了7個月不到8個月的時候運營到了2萬多粉絲。這個經歷,對于我現在接觸很多醫療企業?ò覺得也是很寶貴的經驗,因為所有醫療企業都希望用用戶角度和資源方角度尋找到一些突破點。
從投資角度來說,2014年在寬帶資本平臺上接觸了很多移動醫療細分領域可穿戴硬件設備的創業公司,但事實上發現這是個巨大無與倫比的坑。我是2015年加入仙瞳資本的,仙瞳自己設立了自己的孵化器和研究院,仙瞳是我們用自有資金租的房子孵化團隊,現在我們孵化的一個移動醫療項目,他用自己發明專利的技術,解決了一個圖象識別方面的關鍵技術瓶頸,這個技術瓶頸解決了以后,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在家里檢測自己的尿液、唾液和體液,能夠做一些初步篩查的工作,這就解決了一些社區醫院和慢病患者到家里解決不了檢測的問題,這個項目目前還在孵化階段,所以我們希望能跟有更多技術特長的人接觸。
仙瞳主要是人民幣基金,周期比較長,這也是產業基金和政府引導基金看中我們的打法,事實上現在仙瞳被大家所知道的一些項目,都是在精準醫療和精準藥物研發,包括精確診斷的項目,所以我們也希望我們投的醫療項目早日進入大家的視野,這樣就會有更多機會多跟大家探討。
今天的討論,我也征集了各方的意見,其中有一個意見,這個要感謝動脈網的一個研究。因為我是2012年開始關注移動醫療,接觸行業專家和創業企業。當時我用的一個方式是,因為當時我還不在投資機構,那我需要觀察這個行業,怎么辦呢?研究、寫文章。后來我發現,動脈網出來之后這個事兒更好了,因為有專門的人做這個事。
我借用動脈網去年的兩個研究數據,這是動脈網去年年底所做的關于移動醫療領域交易數量的統計,這事實上可以給在座的創業者一些參考。大多數的風險投資主要是集中在天使輪,而且2015年公開的早期項目數量也增加的非常多,2015年公開的數據是2015年的4倍。
伴隨著01、02年開始的一些移動醫療項目,獲得了A輪,動脈網統計的是B輪融資占到了2015年的22%,但走到C輪事實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了,D輪到E輪的有一個。他們下一輪融資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在2016年環境下做出什么更好的對融資的決策理解?因為他們只有把下一輪融資拿到,才能做好儲蓄進行下一步的業務拓展。
?許謙:隨著這個行業發展,肯定越到后來,后面輪次的融資會越多。作為投資方,關注的是他的商業模式是否清晰、是否驗證過,團隊方方面面是否整齊,執行力如何,最好能夠體現在財務指標方面。
如果說給大家建議,如果大家還在創業,或還處在早期階段,就要想出跟前面已有的方式不同的打法。然后,在商業模式方面,如何做收入,對大家來說是目前投資人最關心的話題。
因為在行業爆發階段,各種方式大家都感覺比較新奇,都愿意做嘗試,但隨著這個行業逐步發展,會回到商業本質,最終怎么做收入,怎么做利潤,怎么賺錢方面,這時候我的感覺,可能行業上大家對這方面有共識,商業模式上要想的更清楚,然后做投資。
鄭玉芬:我覺得這個趨勢應該是符合行業進展的,所以我可能會潑一點冷水,雖然我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移動醫療是隸屬于互聯網屬性的,這就相當于以前的TMT領域嘛,基本上30%存活率就不錯了,如果你是投天使的,你投10個項目活了3個,那你是高手了,的確它的死亡率都是蠻高的,很多是一個想法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大家就砸錢砸進去,這是天使,信任這個團隊能把這事兒做好。
雖然2015年投了很多天使,但真正能夠拿到A輪的不多,這些投A輪的公司還是會比較挑的。所以,大家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到這個機構跟他聊的時候,首先要知道這個公司創業的項目是不是他的菜,他是不是很喜歡這個領域,他正在找什么?因為,很多基金里的合伙人都會在外面做一些發言、論壇演講,其實你會找到蛛絲馬跡的。
第二,這個基金主投的方向是不是A輪,如果方向是偏中期、中后期,你找他很難的,因為各家基金的風格,包括他的投資比例,都不大相同。你見了五個投資人都跟你說no,你說我堅強,但見二十個都跟你說no,我估計你連回家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所以,沒必要彼此傷害,世界很美好。
喻志云:今年的融資環境跟去年比差了很多,去年大家都在拼命往外投,看到這個趨勢不錯、團隊不錯,就馬上砸錢了。但是,今年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就是,你光有用戶數、光有團隊還不夠,大家越來越看重你的變現能力。所以,一個公司自己要成長成一個參天大樹,對于一個投資機構來講要掙錢,都是需要你這個公司來掙錢。所以,今年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現在越來越回歸到事物的本質,你作為一個初創公司,應該想著怎么能盡快的變現。
當然,有的時候太快的變現也不好,因為你這個產品還沒有打磨好,你這個市場占有率還不夠,所以這也對我們創業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怎么平衡你的市場占有率擴大跟變現這兩個因素。但我想提醒大家,今年投資機構肯定會非常的看重你的變現能力。
鄭總也說了,其實你只需要一個投資人,中國的投資機構成千上萬家,你只需要有一個人看上你,所以你的抗壓能力一定要很強,一定要堅韌不拔,如果對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信心的話,就應該堅持的做下去。
宋龍濤:醫療這個事兒,因為是高度政策和管制導向的。政策其實是雙刃劍,我們的創業要時刻關注。比如,分級診療、醫保共費、商業保險的崛起,這幾方面都是大家創業的點,這樣的政策和趨勢的問題在創業之前要仔細想好,創業中也要仔細斟酌。融資技巧,天使到A輪之前為什么就死掉了?一個是你的商業模式沒理清楚就創業了。第二,過于急躁,比較膨脹。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融資不妨小步快跑,把財務數據做的漂亮一些我小步快跑,這樣至少能保證你活的更長。
牟珣:我也見過非常非常多的創業者,不管什么原因選擇了創業來到了這個領域,選擇這個領域創業可能有各種原因。但既然選擇了這一步,正如你寫一篇文章要寫個提綱一樣,創業之前需要把每一步的融資步驟想好。比如說,天使輪真有個idea就可以了,依靠良好的信譽就能拿到天使了。到A輪,就需要有個良好的產品,有比較好的用戶數據,就能拿到。B輪,要對你之前提出的商業模式進行驗證了。到了C輪之后,你財務方面的數據要驗證了。
所以,衷心的建議,創業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對每個人的人生一定是非常大的轉折和非常重要的規劃,請慎重。
主持人:謝謝!剛才許從提到要實現收入,喻總提到變現能力,宋總、牟總從其它角度補充了一下。其實我還是覺得,創業者可以從投資機構獲得投資之外,你們還可以非常多可以談合作的機構,這也是你們應該充分挖掘的對象,這些對象在哪里?您周圍支持您創業的人,這些人在這個節點上不見得是風險投資機構,這確實是一句大實話。在任何一個時候,有收入和你活下來是最重要的。所以,待會兒要進入提問環節的時候,我為提問的朋友準備了《從0到1》。
時間原因,請在座堅持到現在的一些同仁們和創業伙伴們提一些你們的問題。
問1:移動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資人看項目的時候是以什么標準判斷是否投資的?有沒有具體的數字要求?因為,前期有些項目是只有用戶而沒有利潤的嘛。
主持人:這個問題請喻總回答,因為經緯創投是早期融資階段很有代表性的機構。
喻志云:我覺得,看數據還是個蠻有技巧性的活。你在不同的行業,同一個數據,絕對值一樣的話,要看你相對的目標市場多大。
我覺得,你的用戶數代表的相對的市場占有率,可能會更有價值。
另外一方面,會看你的活躍度和流量是不是有效的流量,如果你光是靠補貼補貼來的,首先你是個燒錢的模式。第二,沒法證明你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有價值的。
所以,歸根到底,我們想看你的核心產品或者服務帶來的流量。而且,希望這種流量、這種用戶數越多,黏性就會越大。像微信、Facebook,都是屬于這種流量,這也很重要。
還是蠻有技巧性的,但我覺得作為創業者,要看一看你所圈到的這些用戶,他們在你的活躍度、活躍期間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你想他要做的事情。
比如,你明明想讓他來你這個平臺做事情A,但發現其實他在你平臺上做的是事情B,這個無論價值有多高,你仔細分析是不是價值有多大。
歸根到底還是,它是不是符合你的核心價值,符合你核心的產品所帶來你希望他所做的事情。
大概就是這些。
??主持人:對于流量型和平臺型服務的,和偏移動互聯網元素更多的創業企業,可能經緯創投比較容易理解你的模式。
??問2:非常感謝今天有機會能學到這么多投資相關的知識。
剛才提到,天使投資可能會投只有一個好的idea的項目,什么叫好的idea呢?
主持人:我補充一個,咱們認為的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領域好的idea,或完美的項目長什么樣子?
牟珣:這個東西大家真的看法不一樣,因為投資圈里講投資是個很感興的事情,有的時候喜歡你的項目就是一瞬間的情感因素,并沒有特別理性的分析。
至于什么是個好的idea呢?在移動醫療界:
首先,你這個idea不要跟之前已經成功的項目重復了,這是非?;A的問題。
第二,你的idea真正能幫助到現在的醫療體系提升效率,或者能用你的方式從外部增加醫療資源的配置,當然做到第二點非常難,做到第一點相對容易一些。
第三,你這個idea一定還要包含盈利模式,俗一點兒說就是你這個項目是要能賺錢的。雖然你能列出來20種盈利模式,但我們還是有自己標準和判斷的。
再有,看團隊背景,我希望是在移動醫療領域,我認為核心還是醫療,能在醫療方面有成果的。
?宋龍濤:1、解決了之前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是剛需。
2、有人愿意埋單。
3、埋單的人是有錢、有實力的,而不是很難埋單的。
?喻志云: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吧,其實投資也不是那么神秘,對我們來講就是我們要做這個決定,是不是要做這個事情。
大家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斷的做決定,你怎么做決定?我覺得,投資的決定跟這個是大同小異的。
比如你孩子考大學,他要上哪個大學,選哪個專業,他未來想去做什么。你可能也在參與這個決定,也許這個決定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投資這個事情最后判斷這個事情靠不靠譜,就跟你日常生活中做的無數決定是一樣的。當然,判斷它靠不靠譜,大家的經驗會不一樣,包括對人的判斷,有些事情這個人就可以做出來,那個人就沒法做到。所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所以,你在融資的時候,碰到困難也不要氣餒,因為只要有一個人看中你就可以了。所以,我們不要把投資看的太神秘,只是我們做的無數決定中的一個。
鄭玉芬:非常有道理。我所關注的領域,會在其中選我認為最有前景的發展方向。
許謙:前面嘉賓都說的很好,什么項目是好的呢?各花入各眼,這個東西完全看雙方的感覺和緣份。具體到這個項目idea好不好?回到我們會議的主題,比如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醫療,互聯網的事兒本來是剛需、高頻、有痛點,這是對互聯網來說比較好的。但它和醫療的結合,醫療很多時候是低頻、偶發。
所以,痛點和痛感倒是很強烈,但很多時候是不可預計的。所以,怎么來處理,怎么來平衡?完全看創業者怎么來把握。
主持人:我最后一個說,關于好的idea,我去年作為用戶有個直接的感受,因為本身我從2012年開始了解移動醫療的時候,我對這個行業充分了樂觀主義者的積極精神,但事實上2013-2015年,我的家里陸續出現了兩位重癥病人,一位是腫瘤,一位是糖尿病的綜合性并發癥。這兩年下來,我對移動醫療的很多產品就打了很多問號。原因是,這些產品和服務,真的沒有解決病人和病人家屬最核心的關鍵問題。
我每天所痛苦的事情、糾結的事情,通過這些工具得不到任何緩解。我還需要經過醫院溝通很多問題。所以,好的idea,一定是你做的產品和你所服務的C端用戶、B端用戶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可能是多元的,有可能是便利性,有可能是你的服務盡心盡力,這些都是需要創業者去發現的。
但是,如果你最后發現你的產品,用戶用完以后說,這個解決不了我的問題,對我有什么用處呢?果斷卸載。這樣的話,這些創業者前期做的投入,你的用戶、市場推廣、PR都如水漂一樣,你一定要把服務對象的需求挖掘好,然后細致的服務好。
另外,有沒有完美的互聯網醫療或移動醫療項目?這事兒是相對的,因為沒有絕對好的項目、好的公司、好的團隊,它一定會在某個點上有強的、有弱的,就跟人一樣,有有點、有缺點,但有什么辦法彌補,同時投資人愿意接受你的缺點和補充你的缺點,這是創業者該找的投資人。
在今天活動開始之前,我一直在想怎么跟創業者們有些更好的互動,如果我們把這個論壇當成產品的話,我們應該更好的服務用戶啊,所以我選了具有代表性的四本書,鼓勵大家提問題,爭取把這些書發出去,臺上各位都會簽他們對創業的寄語,誰抽到是靠緣份的。
???問3:我是做實體醫療美容行業的,我的問題是,如果各位嘉賓想投醫療美容項目,那么這個項目應該長什么樣?
喻志云:我覺得醫美分兩類,你做的實體是一類,我們投的是另外一類,我們投了更美和新氧。
問3:不好意思,我做實體,但現在要做線上。
喻志云:你現在做線上會碰到個問題,你要去導流,這個流量這個東西,如果每一家開線下醫美機構,自己都去做線上的話,相當于要瓜分這些流量,你自己要吸引這個流量,這是非常不經濟的。相當于,有多少家線下的美容場所,就有多少人要去拉線下這個人。我覺得更美跟新氧,做的是流量都在我這兒,你們這些只要跟我這樣的平臺對接就可以了,他把流量分給你。所以,你自己做的話,投入會非常大,而且非常累,聽上去你的背景也不是擅長做的東西,我給你的建議就是跟更美、新氧這樣的平臺對接。
倒也不一定是我們自己投的才這樣建議,因為局面已經形成了,我覺得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會想怎么跟他們合作,然后從他們那獲取相對的廉價、相對便捷,獲得你需要的流量。
?鄭玉芬:我補充幾句,因為最開始07年,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因為當時我在德豐杰,德豐杰是比較早期的愛康國賓的投資人。那時候為什么會投他?因為格局未定。這個市場急需第二家體檢項目,但現在再有體檢項目來找我們,可能連投資人的面都見不到,因為格局基本已定。
作為大的投資人,當然你作為一個生意,投資人會怎么看呢?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意,一類是概念。概念大家覺得,格局未定,還有機會,可以賺大錢。那我來投資,我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如果你的格局已定,做生意很賺錢,但不太可能培養出龍頭。
所以,投資人是很貪心的,我既要名也要利。包括我上周也看了兩個醫美的平臺,已經貴的一塌糊涂了,而且老大老二遙遙領先在前,我糾結了一下還是放棄了。
?問4:我感覺在分級診療的背景下,大家很關注遠程醫療,而且相比遠程醫療大家都覺得可落地的感覺比較踏實。所以我想問一下各位投資人,今年遠程醫療的投資前景怎么樣?包括第三方檢驗這塊,有什么看法?
??鄭玉芬:拋磚引玉,我2013年投了行業的老二藍衛通,當時我們對前三這三家都做了盡調,藍衛通十年前把軍隊的遠程醫療系統選都鋪進去了,很多救急的醫療安排都是他們做的,包括聯合國的一些業務,需要醫療資源配置,都是他們做的。
然后他開始走親民路線做老百姓用的醫療,我覺得有機會,但我2015年離開啟明創投的時候就退出了。所以,這是個大的宏觀上的戰略,但民用這塊起量一直都起不來。設計的很好,三甲醫院的專家和接診醫院,他們倆之間有個第三方,這個第三方負責收費、負責轉診,他甚至派個小姑娘在專家醫院里待著,這個轉診量還是上不來。
軍隊的遠程會診量大概一年有一萬多,我們當時錯了就是錯了,我承認錯誤,因為我們就假象在民用領域也可以做到,但實際上并不樂觀。因為,換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軍隊是有行政命令的,軍令大如山,我讓專家去會診就必須去,部隊可以做到,民營醫院或公立醫院是完全做不到的,專家憑什么聽你的?所以這個流程一直都沒搞通。
所以,我2015年5月離開啟明創投的時候,就退出了,財務回報指標沒問題,但這個項目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宋龍濤:國家政策指令下的一些創業公司選擇了這個方向,但需要通過商業直覺踩中痛點,尋找到您的優勢點,同時選擇到跟您優勢點匹配的機構,這才可能落地
主持人:時間有限,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