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會,毛宗福代表就關注了分級診療的問題。他在接受湖北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才能減少聚集、減少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健康風險,讓人們少得病、不生病,將健康更好融入社區治理”。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分級診療的意義進一步凸顯。五月初起,毛宗福代表和團隊多地調研,就如何加快推進分級診療落地,征求基層衛生工作者的意見。
怎么把病人吸引來?靠醫保
毛宗福代表認為,要吸引病人到基層首診,得發揮醫保資金杠桿作用。
通過預算管理,將更多的門診統籌基金分配給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通過調整等級醫院住院、門診醫保政策,引導患者到社區醫療機構就近就醫。
此外,藥品供應也要跟上。如,打通基層機構和醫保定點醫院之間藥品采購渠道,可以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使用目錄,優先保障基層機構藥品配送供應,探索基本藥物基層社區“免費”政策等等。
怎么把病人治療好?提能力
毛宗福代表說,病人吸引來,還得兜得住。
基層醫療機構要提升自身能力,根據功能定位,配齊人手。如,設立基層社區“全科醫生提升工程”,加大基層臨床醫學人才引進。
衛健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城市醫共(聯)體建設,確定利益分配制度。鼓勵老醫生、城市公立醫院專家參加社區家庭醫生團隊,鼓勵“互聯網+”醫療,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社區。
社區要完善轉診機制,引導患者合理有序就醫。
怎么讓人們少生???搭防線
毛宗福代表建議,整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發揮醫保戰略性購買功能,探索按人頭支付方式,鼓勵家庭簽約服務,實現“關口前移”,夯實基層社區“醫防結合”的基礎。
gt;>毛宗福代表建議一覽
談全面取消以藥養醫——
“公立醫院要回歸公益性,關鍵是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全面取消以藥養醫不是簡單地取消藥品加成,而是一場綜合改革?!蔽錆h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代表說,“必須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體現醫務人員勞務技術價值,人事薪酬制度、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醫保支付制度、綜合監管制度等都得跟上,協同發力,才能從根上鏟除以藥養醫頑疾?!?/p>
談醫聯體建設——
大醫院的資源怎么進入社區?毛宗福代表認為,其一是要通過我們現在醫聯體、醫共體的建設,將大醫院的優質資源,通過機制體制,引進社區。其二是用好現代技術,用好醫療大數據、“互聯網+醫療”,讓醫療資源分布得更均勻一些。毛宗福代表說,要建好醫聯體,“醫療、醫藥、醫?!t’必須聯動改革,就像三個齒輪必須咬合,才能一起轉起來”。
談基層醫療——
目前,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還在學大醫院收患者、治患者、做手術,防治結合服務做得較少。毛宗福代表分析,全科人才缺乏、能力不足是首要原因。目前全國注冊執業的全科醫生不到30萬人,讓他們留在基層醫療機構,還需要完善的激勵機制。其次是百姓對基層醫療機構存在誤解,認為能治病才能保住健康,實際上基層醫療機構承擔的功能和大醫院是不同的,病前預防、病后康復在基層醫療機構。最后,還有體制機制障礙,基層醫療機構在防治結合方面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和大醫院一樣,基層醫療機構維持發展的資金主要來源是醫保,靠治病來得到收入?;鶎俞t療機構開展防治結合服務的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應該和醫保資金打通考核,只有整合“防病”與“治病”的經費,才能讓基層醫療機構有動力做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談社區健康治理——
一是要將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基層社區治理,成立街道衛生健康工作委員會,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主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書記(主任)、居民委員會參與其中,為轄區衛生健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夯實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完成新一輪政府辦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重建、擴建和改建工程;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相匹配的財權、人權和事權;實施全國統一的基層社區健康信息化工程。
三是要加強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力建設。強化基層首診和轉診制度;設立基層社區“全科醫生提升工程”;鼓勵老醫生、城市公立醫院專家參加社區家庭醫生團隊,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社區。
談公共衛生體系完善——
一是改革城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對于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加大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投入,改革管理體系,調整轉變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能,強化疾病監測預警和疾病信息管理,建立市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隊伍。根據城市地理和人口布局,市疾控中心設置若干分中心,形成全市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現有區級疾控中心,疾病監測預警、疾病信息管理,公共衛生應急等相關職能上劃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應規劃免疫、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職能和人員,下劃其區屬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是夯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職責,防治結合,形成以家庭為單位,實施網格化健康管理。
三是健全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制度。采用平戰結合,政府購買和市場運作方式,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的物質基礎。
來源:?長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