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已為57萬名婦女提供高質量宮頸癌篩查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項目采取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技術,出自武漢光谷。
7月24日,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在武漢召開人工智能技術用于人群宮頸癌篩查的分析與展望專家研討會,來自全國數十家各級醫療單位的婦幼健康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前景。
“宮頸癌在15—44歲中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居第2位,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敝袊鴭D幼保健協會副會長宋世琴在會上介紹,《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討論稿提出,到2030年,中國適齡婦女宮頸癌人群篩查率要達到60%以上。按照這一目標,我國還有3億適齡女性要納入篩查。
宋世琴介紹,我國開展免費宮頸癌篩查工作多年,仍有多重因素制約著篩查覆蓋率的提高,尤其是基層婦幼服務能力薄弱且發展不平衡、細胞病理醫生缺乏等短板,難以應對大規模人群的檢測工作。
從2016年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將“人工智能”引入宮頸癌篩查,以全國5省18家各級醫療保健服務機構作為試點,3年共篩查28萬余人,效率顯著提升。從2019年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繼續在全國開展新一輪人工智能試點,截至今年3月底,項目共在全國建立人工智能篩查項目實驗室15家,人工智能宮頸癌防治技術中心8家,為57萬余名婦女提供了高質量的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服務。
據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技術出自武漢光谷,以人工智能代替人工進行宮頸癌初篩,自動診斷并生成篩查報告,實現了篩查效率、篩查質量以及篩查成本的最優化,為我國實現宮頸癌篩查全覆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案。目前,這一宮頸癌篩查模式已在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應用,并向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復制推廣。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