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的“虹吸”效應一直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心病。但是在河南郟縣,2020年醫共體內患者下轉鄉級3289人次,上轉縣級613人次,鄉鎮一級醫療機構開始倒過來吸走縣醫院的患者。郟縣憑什么打破了基層患者流失的魔咒?
一切還要從醫共體建設說起
2019年,郟縣被確定為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而當時的郟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4家,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7家、鄉鎮衛生院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標準化村衛生室377家、民營醫院5家。各級機構為了生存各自為陣,層層壁壘嚴重影響了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
郟縣為解決這一難題,成立了醫院管理委員會,縣委書記親自披甲上陣擔任主任,縣長任第一副主任履行政府辦醫職責,在醫管委、衛健委的推動之下,最終由郟縣人民醫院牽頭,聯合縣中醫院、縣二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和13家鄉鎮衛生院及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起郟縣醫療健康集團。
完成資源整合后,郟縣開始全面優化醫療布局。
為控制縣域外轉率,縣級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28個,重點提升縣域急危重癥救治和會診水平,同時開展學科聯建,凸出中西醫、疾控和婦幼保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與城市醫院共建??坡撁?2個,大大帶動了縣級醫院學科發展。
在鄉村一級,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突破口,加強鄉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由上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共建科室25個,填補鄉鎮衛生院耳鼻喉、口腔、眼科等科室空白,并幫扶鄉鎮衛生院開展新業務、新技術73項,讓群眾在鄉鎮衛生院享受到縣級診療水平。
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后,推行分級診療的機會也就成熟了。郟縣官方出臺縣鄉兩級診療目錄,縣級442種、鄉鎮75種,真正實現了患者的合理分流。
事實證明,郟縣醫共體建設的這些舉措是合理、有效的。從2019到2020年,郟縣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就得到了明顯提升??h級醫院三、四級手術比例達到33.42%、同比上升7.46個百分點,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66.48、同比上升4.61個百分點,縣域內住院率83.57%,同比上升0.39個百分點。
“互聯網+醫療健康”
夯實醫療衛生體系網底
基層衛生機構“接得住”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基礎。為幫助鄉村地區建立起長效發展機制,郟縣在醫共體內部實施健共體數字化工程,建立貫通縣鄉村三級與醫療、醫保、醫藥三方聯動信息系統,推進集團內資源調配、業務運行、質量評價、財務分析、效果監測等管理數字化、一體化。并以此為依托,建立“上下聯通、服務同質、結果互認”為核心的醫學影像、心電診斷、臨床檢驗、病理檢驗、消毒供應、遠程會診等六大共享中心,助推“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互聯網技術也被運用到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郟縣已為14個鄉鎮配備了12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云巡診車,在云巡診車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超、心電圖機、健康一體機等基本醫療設備一應俱全,常見的身高、體重、血常規、心電圖等體檢項目都可以實現,檢查化驗結果及個人健康信息等數據會同步上傳至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平臺,同時將檢查結果推送到群眾手機端,實現了居民健康檔案信息與移動APP客戶端實時互動、一鍵同步。
正是借助于云巡診車和互聯網技術,91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摸清了基層百姓的健康狀況,推動了簽約服務落地見效。據統計,2020年,郟縣健康管理服務人次同比增長13.5%,重點人群簽約率同比增長6.37%,履約率同比增長7.5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增長10.3%、5.6%;全縣常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2018年初的12.1%提高到目前的25.8%,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健康促進縣。
高效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
為保障醫共體能夠高效、有序運行,郟縣還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實行醫?;鸫虬顿M。醫保當年籌資總額提取10%風險基金、大病保險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后的全部資金,一并打包給集團統籌管理使用;集團按“總額預算、分塊管理、結余留用、超支自負”原則,對縣級四家醫院簽約服務區域實行按人頭預算管理,包干使用。
二是推行公衛資金打包管理。按照“先預撥、后清算”的方式,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及簽約服務費,打包撥付到集團使用,年終考核清算。
三是創新績效考核機制。建立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基礎的績效考核機制,考核結果做為醫?;饟芨逗突竟l項目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提高醫保和公衛資金使用效能。
有了資金的保障支持,和合理的績效考評機制,郟縣醫療水平全面攀升,老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提升。全縣常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逐步提高,由2018年初的12.1%提高到2020年的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