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上游新聞
“十四五”時期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帶來新機遇,為創新衛生健康服務提出新命題。日前,《重慶市衛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出臺,對于市民而言,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等新業態在衛生健康行業更多場景的運用,大家尋醫問藥將更方便。
構建“衛生健康云”平臺
據悉,《重慶市衛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從基礎、服務、生態三方面提出了14項主要任務。
在衛生健康數字新基礎方面,提出3項任務,分別是構建“衛生健康云”平臺和布局行業一張網,建設衛生健康數字化基礎能力。
通過健全人口家庭、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基礎資源庫,建設重大疾病、中醫藥、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和政務信息主題資源庫,形成全市統一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池,同時建立衛生健康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探索多元協同的大數據共治機制,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體系。
此外,通過加快衛生健康信息化管理、技術、評估相關標準體系和推進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完善數字健康標準安全規范體系。
重點突出7大場景“應用牽引”
在打造衛生健康數字新服務方面,《規劃》重點突出了7大場景“應用牽引”。分別是強化突發公共衛生智能響應、提高智慧醫療服務管理質量、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服務水平、優化數字健康生活服務方式、加強數字健康環境監測評價、創新數字健康協同治理模式、推動數字健康科教融合發展。
以為老百姓關心的中醫藥為例,重慶市通過建設完善中醫藥大數據體系,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優化核心功能,實現基層衛生信息系統集成應用,加強中醫藥信息體系建設;通過推動中醫“智慧醫院”和中醫“互聯網醫院”示范建設,加強中醫數據質控,推進“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強化基層中醫藥信息服務能力。
而在提升老年健康智慧保障能力方面,重慶市建立連續、綜合、動態的老年健康管理檔案,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建設,推動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和各類信息服務設施設備適老化改造。
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
《規劃》指出,在營造衛生健康數字新生態方面,將通過構建重慶數字健康聯盟,集聚衛生健康領域優勢資源,暢通產學研用各方對接渠道,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建設標準規范體系,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數字化發展氛圍。
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線上醫療服務新業態,探索以“健康家庭”為基礎的智能化衛生健康治理新模式,推動居民健康管理精細化、自主化、智能化;利用衛生健康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催生健康醫療大數據新業態、新模式,賦能數字健康產業。
在創新衛生健康信息化人才引育方面,構建梯度配置的人才隊伍;建成產教融合人才示范基地、實訓基地、創新中心。
此外,重慶市深化衛生健康領域開放合作,持續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加強跨區域跨地域跨國的開放合作等。
市衛生健康統計信息中心主任汪應欽介紹,“十四五”時期, 市衛生健康統計信息中心將圍繞服務市民健康,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礎建設,完善支撐體系,強化數字健康管理,推動全民健康信息標準化建設,推進居民全生命周期智能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為醫療衛生便民惠民提供信息化服務。
市衛生健康委信息統計處處長梅政成表示,“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體系,構建全市統一的衛生健康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池,并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建設“智慧醫療”服務的共性能力平臺,通過集約化、平臺化和能力化增強對各醫療衛生機構和市區兩級“互聯網+醫療健康”業務應用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