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醫療機構中,1154個改革完成率達到99.6%,228個移交地方,359個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360個實施關閉撤銷……這是近日國資委公布的一組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情況的數據清單。近年來,國企辦醫一直是醫療改革的關注焦點之一。
事實上,在市場化浪潮中,從企業醫院改制初始到國企辦醫深化改革,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經過不斷“洗禮”。那么,它們究竟面臨著怎樣的難題,如今又發展到什么程度,接下去又將面臨哪些挑戰?記者就此展開調研采訪。
資源整合
央企“再造”大型醫療集團
“曾有一位出現心梗的患者家屬打電話叫救護車,后來患者到醫院做檢查上手術臺,僅僅用了38分鐘?;颊咴?20分鐘心梗黃金救治時間內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边@是華潤集團華潤健康副董事長于海了解到的集團所屬醫療機構內發生的一個高效服務患者的典型案例。
于海介紹,華潤健康在2017年后完成了遼寧健康產業集團、江西能源集團、山東重汽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招商局下屬的遼港集團等一系列的國有企業醫院改革工作。近幾年來,這些醫療機構持續優化醫院運營機制,極大地調動了醫護人員積極性,全面提升醫院技術和服務水平。與此同時,患者的就診體驗也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華潤健康共有醫療機構182家,其中三級醫院14家,床位合計27000余張,年診療過千萬人次,醫療機構年營收規模過百億元,已成為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的國有綜合性醫療健康產業集團。
據記者了解,在本輪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中,共有華潤集團、國藥集團、中國通用、中國誠通、中國國投、中國國新等6家中央企業可參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目前,僅上述前三家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數量已經達到近500家,床位7.8萬張,可以說,幾個新的大型醫療集團已初步形成。與此同時,這些醫療集團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央企業辦的157家醫療機構納入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和疑似病例收治醫院,6萬余名醫護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在關鍵時刻經受了考驗、彰顯了擔當。
“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力量,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眹鴦赵簢Y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唐祖君說,深化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既有利于國有企業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更好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更有助于深入推進衛生健康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
據了解,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主要包括4種方式:一是鼓勵移交地方管理。二是支持以健康產業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對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三是規范推進重組改制。引入專業化、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有序規范參與重組改制,優先改制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四是有序實施關閉撤銷。
降本增效
國企辦醫在改革中“浴火重生”
如今,在遼寧阜新的一家華潤健康所屬的醫院正出現一種新的景象,前來就診的老百姓數量每年同比都在增長,為當地公立醫院有效實現了患者“分流”;一些在外地大醫院上班的醫護人員則向該醫院提出了“回來就職”的想法。
事實上,在早前的一段時期內,國企辦醫因為投入不足,部分設施設備陳舊,人員流失現象嚴重,發展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一位醫改方面的研究人士舉例說,過去還有個別煤礦企業的醫院,對那些做手術的醫療專家在制定薪酬分配機制的時候,還出現過不能比挖煤的工人薪酬高的“特殊規定”。在這種情況下,醫院人才流失,經營不好就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有鑒于這些情況,于海介紹說,在改革過程中,華潤健康按照市場化的薪酬分配體系,結合醫療健康行業特點,全面推行醫療薪酬績效改革。以近年改革的遼健集團為例:建立與業績考核緊密掛鉤的薪酬激勵機制,整體向一線業務單元傾斜。同時,由集團核定績效總量、明確分配導向、醫院自主分配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勵業績突出科室,最大化調動管理骨干和業務骨干積極性。通過改革,華潤遼健在業績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醫院員工的薪酬人均漲幅11.8%,形成了全員創造價值、正確評價價值、合理分配價值的良好組織氛圍。
“醫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就醫環境和服務得到不斷提升,在相同或者更低的醫療服務價格的前提下,老百姓也更愿意來這些醫院看病了?!庇诤Uf,改革前,遼健集團所屬31家醫療機構中虧損22家,合計虧損約1.6億元。改革3年后,虧損醫院減少至6家,虧損醫院總計虧損額不到1200萬元,基本實現扭虧,同時,遼健集團的整體經營效益大幅增長,所屬醫療機構在當地的醫療服務過程中也得到了當地百姓的高度認可。
在北京的另一家通用技術集團所屬航天中心醫院也有了別的一番景象,經過幾年的不斷改革,該醫院已經成為一所學科完備、功能完善、醫教研協調發展的大型三級綜合醫院,目標是“創建一流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院”。目前,該醫院入選了國資委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的名單。
“經過幾年的不斷改革提升,通過運營分析及績效改革,降低藥耗成本,減少平均住院天數,提升床位使用率及人員效率。這些標準化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全面推動降本增效?!蓖ㄓ眉夹g集團副總經理謝彪說,2019年以來,集團累計批復醫療機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1個,投資總額約20億元。同時,還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加快推動授放權。對經營情況較好的醫療機構逐步加大授權額度,給予企業更大的經營自主權,釋放醫療平臺發展活力。
據記者了解,在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中,“降本增效”成為被多方提及的關鍵詞。業內人士指出,國有企業辦醫院時以公益性為主是基調,同時將精細化的經驗運用到這些醫院改革管理中是優勢,而在改革的洗禮中這些醫療機構降本增效則是關鍵。因此,在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的改革中,降本增效不僅能夠以更低的看病價格更好的環境為患者提供服務,也能讓這些醫療機構“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發揮特色
在評估檢查中迎必答題
國資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其中,228個醫療機構移交地方納入當地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59個醫療機構通過中央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202個醫療機構通過重組改制、托管、交由地方專業化平臺等方式推進改革;360個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唐祖君在近日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媒體通氣會上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加快完成醫院改革掃尾任務,指導中央企業開展“回頭看”專項檢查評估,確保改革經得起檢驗。同時加快推進資源整合,發揮重點企業全產業鏈優勢,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事實上,這些參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資源整合央企除了“常規動作”之外,也結合自身企業特色不斷創新發展。如通用技術集團將繼續聚焦民生關注,推進“小通診所”建設。同時打造央企醫療健康養老“主陣地”,整合上下游優質企業,實現專業化運營管理,優化健康養老產業鏈。國藥集團則將圍繞“醫康養+醫藥+保險”生態建設,與商業保險公司緊密合作,創新機制和模式,探索支付制度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唐祖君還提到,將加快出臺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醫療健康集團可持續發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就提到“優化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發展”。
于海說,華潤健康將切實落實國家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決策、堅持醫療公益性和靈活運用市場化機制、堅持務實、專業、程序合規。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以實際行動高質量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改革重任。
業內人士指出,國企辦醫院是近年來醫療改革的關注焦點之一。時至今日,國企醫院未來發展也將邁入下一個階段。特別是改革完成后如何保持良性的、具有競爭力的醫療服務,進一步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將成為今后發展的一道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