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襄陽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毛春,也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
襄陽是我的家鄉,今年是我在家鄉從醫的第36年。
從普通醫生一步步成長為醫院管理者,這些年來,我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醫改政策為廣大人民群眾和醫院帶來的紅利。
門診患者邊買菜邊“排隊”
時間倒回到2020年2月,彼時的襄陽還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中,3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病情不容樂觀。
患者的肺部CT影像、各項檢查數據通過互聯網傳到千里之外,襄陽市中心醫院專家同遠在沈陽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遠程會診,緊急研討3名患者的救治方案。遠程會診鏈接優質醫療資源,讓名醫診療近在咫尺。
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提速,讓醫療資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時,更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承諾。
正在與失眠作斗爭的劉女士是一位慢性病患者。這半年來,她經常要到我們醫院神經內科求醫問診。醫院不斷推進的智慧醫院建設,讓劉女士有了更優質的就醫體驗。
一天,劉女士掛了神經內科的專家號,到醫院分診臺簽到后,叫號系統顯示她前面還有12個人排隊等候。隨后,她順便轉到附近菜市場買了幾把青菜??纯词謾C,醫院微信小程序“候診排隊”一欄顯示,前面還有5名候診者時,她才不緊不慢地往醫院走去。
如今,襄陽市中心醫院微信小程序集在線問診、預約掛號、候診排隊、門診繳費、核酸檢測預約、胎兒彩照預約、入院辦理、住院繳費、住院清單查詢、住院繳費查詢等功能于一體,構建了服務患者的網絡“綠色通道”。
互聯網醫院已上線科室54個
在襄陽市中心醫院支助中心,工作人員由系統統一調配,完成陪護送檢等工作。
患者宋大爺扁平足手術后需進行X光檢查,但身邊只有老伴趙大媽陪護。骨科護士通過系統為宋大爺建立了陪護送檢信息。
陪護送檢信息迅速傳送到支助中心工作人員袁紅皎的手機后,袁紅皎第一時間協助家屬,將宋大爺送到影像樓做完檢查,又重新送回病房。
以前,護士站與支助中心的聯系全靠電話,支助中心工作人員一天接多少單、是否及時完成陪護送檢工作,不得而知。如今,遇到高齡患者、無陪護患者、行動不便的患者,護士會建立陪護送檢工單,系統自動派單,支助中心每個人的工作量、工作進展一目了然。
2021年3月,襄陽市中心醫院成為我省首家獲批的地級市互聯網醫院,為患者提供線上掛號、線上就診、線上處方、藥品配送等“一站式”診療服務。
家住襄城區余家湖的楊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經常要到醫院復診拿藥。我院開通在線處方功能后,在線問診,在線開方,藥物快遞到家,他每次的復診就如網購一般方便。
2021年,我們醫院互聯網醫院已上線科室54個,注冊醫生501名、護士19名,累計在線咨詢23960次,累計處方量3466人次,累計藥品配送2635人次。
借助信息化手段,患者術前住院等待時間進一步縮短,醫療費用進一步降低。
代表點評
智慧醫院建設是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應該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技術賦能實體醫院,智慧的觸角正延伸向為患者服務的方方面面。
在沐浴政策春風的同時,公立醫院更要緊緊圍繞“公益性”,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積極謀劃,主動作為,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城鄉老百姓“看病不難,治病不貴”。